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家专题博物馆——香格里拉民间马文化非遗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 博物馆展厅面积近300平方米。博物馆分生活区、马具、垫子、少年格萨尔王等几个专区,展示了馆主鲁茸七林花费大半生心血从全国各地藏区搜集来的珍贵马具等200余件(套)。其中青铜景泰蓝镶宝石鲨鱼皮马具和鎏金牡丹连枝龙纹马具,不仅是马具中的稀世珍品,对于研究藏族的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生活区按照传统...
今年55岁的崔永志,现任国家一级风筝裁判。放风筝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件游刃有余的事情了。不过,在他看来,比放风筝更为在行的还是做风筝。 风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称为“纸鸢”。传统风筝讲究“扎、糊、绘、放”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 崔永志,从事风筝制作已经有三十余年了,在精通传统风筝四艺的基础上,尤其注重风筝图案的创新及绘制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传统风...
8月24日上午,“绣”外慧中----于美英京绣作品艺术展在93号院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展出了京绣传承人于美英的多件京绣艺术精品。于美英的京绣作品在秉承皇家风范的同时,自有其独到之美。在创作过程中,她尤其注重吉祥寓意的表现,力求做到“图必有意,纹必吉祥”。在开幕式现场,于美英还为观众讲解和演示了京绣的基本针法,观众也亲身体验了京绣的绣制过程。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5日。
7月22日,由北京市妇联主办,北京市西城区妇联承办,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中心和93号院博物馆协办,主题为“展技能风采 圆成才之梦”的北京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妇女手工编织大赛初赛在前门老舍茶馆成功举办。北京市妇联发展部副部长刘洋、西城区妇联副主席陈玉芳,93号院博物馆馆长蔺炜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大赛共有77名妇女手工艺者来到现场参赛,她们主要是来自全市13个区的巧...
每次出国进行文化交流,它总能让外国友人为其拍手称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视为北京传统民间工艺最佳代言人的,竟是这样一枚枚小小的蛋壳。 平时我们吃鸡蛋,一定顺手就把蛋壳扔掉了,谁也没想过像民间工艺大师赵伟这样,把蛋壳做成了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彩蛋绘制历史悠久,在古人心中,蛋也是吉祥的象征,具有神奇的力量。多年来,赵伟将彩蛋与绘画、雕刻、刺绣等多种艺术融合为一体,创作出“一蛋双画、一蛋...
7月1日上午,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天工传桑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一带一路’主题民间工艺美术展”在中华世纪坛一层专题陈列展厅开幕。 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精心创作的200余件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内容涵盖40多个艺术门类,包括景泰蓝、雕漆、“哈氏风筝”等1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泥人张”、京绣、毛猴等23...
父爱如一座高山,给予孩子无数坚定的信念;父爱如一盏海中灯,在暴风雨中为孩子指点方向;父爱如一颗大树,在炎炎夏日中为孩子撑出一片阴凉。2016父亲节即将到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孩子们为父亲送上一份亲手制作的父亲节礼物,无疑是表达小朋友对父亲感恩的最佳方式。为此,93号院博物馆将带领10个家庭,在书画之间感受山水之美,借助手工木艺增进父子亲情,让小朋友在这个父亲节里能够获得真正的成长。 6...
2016端午节即将到来,而对于中华民族古老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你又了解多少呢?在这个端午节,93号院博物馆将带领10个家庭开启一段特别的探索之旅,通过认知老窑瓷的历史、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感受胡同里的文化等方式来了解和学习那些值得现代人继续传承下去的传统文化。 6月9日下午2点,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116号的老窑瓷博物馆立,将准时开启本次“荟萃民俗聚端午”探索之旅。从老窑瓷博物馆到端...
周桂新和他的核雕作品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周桂新,最早是作为东阳竹雕名家被人们所认识的。不过,目前周桂新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的核雕作品。不同于其他核雕艺人那样一直都是以核雕为业,在周桂新的从艺经历中,一开始先是学习木雕,然后又接触了竹雕,最后才从事的核雕。在近期举办的“和善杯”全国核雕名家名作精品展上,中国文物网记者对周桂新进行了采访,他也向我们讲述了之所以会选择从事核雕的原因,以及对...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近日,记者从93号院博物馆处获悉,靳明堆绣艺术展即将于4月1日至4月15日,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现场将展出靳明女士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苏绣艺术作品。此外,在4月2日下午还将举办“非遗创新发展中的实践探索”主题沙龙活动,届时,多位非遗传承人及业内人士也将一同探讨非遗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他们的真知灼见。 靳明,现为北京工艺美...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女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女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与深厚的社会文化一脉相承。 虽然女红在当下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其实仍不乏对其感兴趣的现代女性。这不,3月28日下午,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里举办的女红体验活动中,记者就看到了几位80、90后女孩,在捻针抚纱之间亲身体验了一把古代女红的最高境界—...
观众参观马凤兰苏绣艺术展览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古代评价一个女子,一是看相貌,二是看女红,相貌、女红常常并举。那么女红都包括那些内容?号称古代女红最高境界的苏绣,又有着怎样的精妙之处呢?近日,如果你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不仅能够从正在这里举办的马凤兰苏绣艺术展中找到答案,而且还能够重拾那份久违的女红情缘。 苏绣艺术家马凤兰在开幕式上介绍苏绣艺术特色 ...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近日,记者从93号院博物馆处获悉,马凤兰苏绣艺术展即将于3月13日在北京93号院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93号院博物馆主办,中国文物网、琉璃厂古玩艺术网协办,将展出马凤兰女士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苏绣艺术作品。 马凤兰,1966年出生于苏绣之乡苏州,在苏绣艺术天地中长大,先后师从卢菊英,邵菊英等苏绣名师摩下,协助完成了很多传世作品。马凤兰女士的苏绣艺术具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